
您好听众朋友,我是玲珑,欢迎收听龙阳声韵。又到了清明,来分享有书子不语的一篇与清明有关的文章《清明:与故人惜别,向未来迈步》。
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。
《历书》有云:
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
凡春之所及,皆风光无限。
冰雪消融,草木青青,天气清澈明朗,万物欣欣向荣。
一切都是清清爽爽,干干净净的样子。
在这样一个悦目怡情的节气里,宜出门踏青,折柳祈福;
宜放鸢逐春,尽享春色;宜怀念故人,扫墓追思……
清明因为这些习俗的存在,而有了特别的意义。
1
清明祭祖,追根溯源,不忘初心
说起清明,总能想起杜牧笔下的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。
乍暖还寒时候,细雨纷纷洒落,给这个节气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氛围。
清明节,又称祭祖节。
不忘先祖,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信仰,一代代传承至今。
老子有言:
“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”
生命是一种轮回,我们的来处是父母,生命的延续是子女。
有了“根”的牵绊,无论你走多远,身在何方,都能找到回家的路。
这一天,无论是“年年陌上生春草,岁岁清明思故人”的伤感。
还是“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”的哀恸。
万般深情,都将尽付天地,追根溯源,不忘祖先教诲。
向死而生,懂得生命的无常,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。
2
清明缅怀,永远铭记,岁岁怀念
一年一清明,一岁一追思。
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,也是心底的一份想念。
曾经总以为来日方长,等到生死相隔,才知人生无常。
只要记得,便永远在一起。
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中有句台词:
“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,遗忘才是。”
我们无法阻挡生命的逝去,但可以留住关于亲人的记忆。
把他们牢牢记在心里,闭上眼回忆,他们从未走远,一直留在心间。
生命固然无法留住,我们可以选择永不忘记。
当春雨洒落大地,将万物写成思念时。
我们不妨在心里点上一盏心灯,为离开的亲人祈祷祝愿。
就让清明成为一个童话吧,生者与逝者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相逢。
只要记得,我们的亲人便就永远活着。
3
清明踏春,祈福未来,过好当下
俗话说:
“正月寒,二月温,正好时候三月春。”
对很多地方而言,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天气回暖最快的节气。
阳光明媚,惠风和畅,杨柳垂丝,绿草如茵,满眼春意。
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。
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
很认同这样一句话:
“祭奠逝者最好的方式不是美酒佳肴,而是把生活过得更美好。”
活得幸福,便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,对生命最大的尊重。
失去的不能再来,拥有的更要珍惜。
清明过后,愿我们带着对亲人的思念,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!
4
清明清心,扫去尘埃,活得清醒
何谓清明?
作家郭文斌说:
“山水同在为清,日月同在为明。
清明看上去是节气,其实是人格,是山水日月精神,是天地精神。
在生与死之间,我们唯有把握生的“清”,死的“明”,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。
清明不仅要扫墓,也要扫一扫心中的尘埃。
面对人生的迷茫,唯有心思清明,时时勤拂拭,才能不染尘埃,坦然一生。
《礼记・孔子闲居》中有言:“清明在躬,气志如神。”
当你心思清澈,心智便能像神明一样通透。
不被名利诱惑,不失本心自我。
活得清醒,内心清明。
▽
《世间之书》上说清明是:
“烟雨十里春深,落花轻覆草痕。
陌上青青柳色,心中念念故人。”
如果岁月有岸,生死就在两端,清明是生与死的交界点。
扫墓祭奠,追溯人生来处;踏春出游,寻觅人生归处。
逝者常留心中,生者自当安好。
折一枝柳,寄一份哀思;念一人好,寻一世福报。
今日清明,愿所有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,幸福绵长;
愿每个尘世的亲人岁月静好,安然无恙!
责编:傅莹莹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跟着总书记学历史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邓红波:“兵支书”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8.1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吴喜堂:永葆军魂的“兵支书”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1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0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29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28
下载APP
分享到